河北丰宁县:组织精准“筑巢” 党员首都“安家”

2024/07/03
来源: 人民网

一、实施背景

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,党员外出务工经商越来越多,流动性大、流动面广已成为一种趋势,如何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,确保其先进性作用的发挥,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:“注重从青年和产业工人、农民、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,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。”据统计,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在外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约3500名,其中在京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约1600名,占总数的46%。这些党员长期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,出现流入地“管不着”,流出地“管不了”的现象。基于在京务工党员学习难、管理难,在京务工群众靠拢难、入党难的问题,丰宁县委组织部创新开展“三找三推,鸿雁回归”活动,建立丰宁驻京流动党员党委,并在北京16个建制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,其中基层党委7个、党总支2个、党支部7个,为在京务工党员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“家园”,探索了一条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,促进了家乡与外地的交流与合作,达成了“服务首都,回馈家乡”的美好愿景。

二、做法成效

(一)建组织,让流动党员有归属感。积极开展“三找三推,鸿雁回归”行动,为在京流动党员筑巢安家。一是“三找”强基明底数。充分发挥乡(镇)村党组织作用,广泛开展电话联系、上门走访,利用丰宁组工公众号、流动党员微信群发布《红色阵地引雁归、筑巢安家展翅飞――致广大在京流动党员的一封信》,通过组织找党员、党员找组织、党员找党员,我们仅用2个月时间,全覆盖联系到在京流动党员1623名,建立“一村一表、一镇一册、一县一库”信息台账和“在京能人”台账,为我县乡村振兴事业发展集聚人才力量,共吸纳89名在京流动党员成为村“两委”后备干部,有效破解村级后备干部储育难问题。二是“三推”赋能建组织。经县委常委会批准,由常委部长担任驻京流动党员党委书记,“一把手”亲自抓、亲自管。采取支部委员支部推、支部书记党委推、党委成员县委推等措施,着力把热爱党的工作、组织协调能力强、有影响力、有家乡情怀的同志推荐到党组织中来。北京某企业董事长被推荐为党委专职副书记,并在北京16个建制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,其中基层党委7个、党总支2个、党支部7个,让流动党员离家有组织,漂泊有港湾。三是因地制宜建阵地。党建要抓好,阵地很重要。我们本着“群策群力、节俭务实”的原则,通过租用、共用、企业家无偿提供等方式,实现有组织必有阵地。海淀、密云、大兴等地由党组织书记协调所在单位提供了场地,顺义、西城、朝阳等党组织与当地村或社区达成共建关系,实现了阵地共享、活动共办。

(二)抓管理,让流动党员有认同感。建立机制制度,优化管理服务,努力使流动党员党委在管理上找准最大公约数,在服务上构建最大同心圆。一是明确属性“强定位”。丰宁驻京流动党员党委为实质型党组织,可发展党员、评先评优、推荐党代表。截至目前,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名。有效解决我县“在京能人”入党难问题。2023年,驻京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被县评为“十佳”党建品牌。二是建立机制“强管理”。制定《加强驻京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》《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》,每年县财政列支20万元作为党建工作经费;按照在册管理的流动党员每人每年200元的标准,将活动经费由流出地党组织划转到驻京流动党员党组织;县委组织部每月到京指导工作。2024年初,组织16个基层党组织书记召开抓党建述职评议会议,并对表现突出的五个党组织进行表彰。三是创新方式“强武装”。多种形式开展党员教育,采取线下集中学、线上云端学、党性锻炼学等方式,强化党员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。去年以来,各党组织突出主题教育、党纪学习教育,开展集中学习58次。驻京流动党员党委打造智慧党建云平台,内容涵盖党建专栏、工作动态、有声课堂等,推动流动党员“掌上”学、“随时”学、“深入”学。扎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,组织党员赴香山革命纪念馆、西柏坡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研学10余次,参加流动党员达到6000多人次,进一步坚定党员信仰和追求。四是开展活动“强引领”。各基层党组织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,分赴中央档案馆、承德“万人坑”遗址、丰宁烈士陵园等地开展活动60余次。

(三)搭平台,让流动党员有价值感。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平台,引导流动党员“带见识、带项目、带技术、带资金”回乡创业,反哺家乡,实现价值。一是建立“谏言献策”平台。制发征求意见表,号召在京流动党员围绕家乡组织建设、基层治理、产业发展、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建言献策。目前,已收集意见建议120条,其中28条已转化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。二是建立“招商引资”平台。充分发挥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、经营门路多、获取信息灵、眼界较开阔等优势,积极开展招商活动,引导在外能人返乡创业。目前,累计引回资金1.2亿元。三是建立“志愿服务”平台。围绕“学习新思想、建功新时代”主题,结合安全保卫、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,引导在京流动党员亮身份、当先锋。截至目前,设置党员先锋岗370个,划分责任区42个,累计开展志愿服务1350人次、做好事实事500多件。四是建立“党群互助”平台。构建“1+N”党员群众互助机制,明确每名流动党员联系5名丰宁籍群众,拓宽就业渠道,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。截至目前,共有1100名流动党员与务工群众建立帮带对子,共绘党群“同心圆”。

三、经验探讨

(一)要将建强组织作为前提基础。实践证明,面对流动党员数量日趋增多、流动地区日趋广泛、流动原因日趋复杂的趋势,单靠流出地和流入地任何一方,都很难真正把流动党员管住、管活、管好。因此,要按照便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、便于党员参加组织活动、便于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,在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设立专门机构,配备专职人员,建立流出地、流入地和流动党组织之间定期研究议事、共商共建制度,明确共管责任,实现共同发力、协调联动。

(二)要把完善制度作为运行保障。实践证明,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,必须着眼固根基、扬优势、补短板、强弱项,构建系统完备、科学规范、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。因此,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,不断探索实践、改革创新,持续坚持完善外出报告、经常联系、定期督导、量化考评、年度考核等制度,形成一套完备而有效的制度体系,把流入地、流出地基层党组织和流动党组织核心作用充分激发出来,把各个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,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效能最大化。

(三)要用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抓手。实践证明,在京流动党员工作生活的区域遍布北京市各个城区,区域、行业分散,加之工作生活压力大、时间紧,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。因此,要紧跟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模式的步伐,充分运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,不断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,才能更好地满足流动党员的多样化需求,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、组织力、战斗力。

(四)要把激励关爱作为必要措施。实践证明,流动党员远离家乡常年在外活动,本人及其家庭难免会遇到实际困难,如果党组织没有及时伸出援手,会使流动党员缺乏归属感。因此,各级党组织要转变思想观念,增强服务意识,提高服务水平,健全完善党内帮扶关怀机制,强化人社、司法、民政、卫生、文化等部门的职责,广泛开展技能培训、就业咨询、法律维权、医疗保障、文体娱乐等关爱活动,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,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、组织观念和归属感、责任感。

(五)要把作用发挥作为根本目的。实践证明,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党员的实际行动上,只有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融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之中,才能够实现组织管理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双促共进。因此,要着眼构建流动党员干事创业有舞台、为民服务有阵地、发挥作用有载体、共建共享有平台的工作格局,通过搭建平台、激活阵地、创新载体等方式,激发广大流动党员亮身份、比奉献、树形象,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“荣誉感”“成就感”。

标签: 筑巢引凤